- 首頁
- 最新消息
- ESG 國際新聞週報
- ♻️全球塑膠公約 INC-5.2 最新進度 | TYC 循環經濟解決方案
♻️全球塑膠公約 INC-5.2 最新進度 | TYC 循環經濟解決方案

♻ 全球塑膠公約 INC-5.2 最新進度 | TYC 循環經濟解決方案
🌍 國際談判進度
8/15/2025,《全球塑膠公約》INC-5.2 在日內瓦落幕,共 184 國、3,700+ 與會者。雖未能達成共識,但新版草案明確指出:
▪️ 延伸生產者責任 (EPR, 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要求製造商、品牌商或進口商對產品的 全生命週期 負責,特別是使用後的 回收與處理,以推動可回收設計與回收體系建置
▪️ COP 締約方會議 → 將決定管制清單,近期聚焦「刻意添加微塑膠」與一次性用品
▪️ 環境無害處理 → 參考《巴塞爾公約》規範
▪️ 治理既有污染、公正轉型 → 兼顧環境與產業公平
🇹🇼 為什麼選擇台灣作為永續供應鏈夥伴
台灣的循環經濟政策與全球塑膠公約高度契合,並且具備 完整的制度化基礎 與 政府監管的透明性:
-
明確的法規與追溯性
台灣環境部已建立嚴謹的回收管理體系,所有再生料來源皆需經過登錄、審查與追蹤,確保 合法合規、來源透明、可追溯。這對國際品牌而言,能降低合規風險,提升供應鏈信任度。 -
高效率的回收體系:四合一制度
全球獨特的 「四合一資源回收制度」(政府、清潔隊、回收商、基金會),確保廢棄物流向可控,並結合 回收基金補貼機制,有效提升塑膠回收率至世界前段水準,並維持穩定的再生料品質。 -
政策驅動的減塑與設計原則
政府推動 一次性塑膠減量里程碑,並導入 綠色設計 4S 原則(純料、原色、減標籤、瓶蓋繫留),要求產品在設計階段即具備可回收性,符合全球趨勢。 -
國際合作與海廢治理
台灣不僅在內部建立高效體系,還成立 海廢再生聯盟,並透過 印太區域合作平台 與國際組織共享技術與治理經驗,展現出台灣在區域與國際永續治理的責任。
台灣已形成一個 制度健全、來源可追溯、品質穩定 的回收體系,結合政策推動與國際合作,為企業打造可靠的 永續供應鏈基地。
🚀 TYC 的解決方案
TYC 以完整的循環經濟架構,協助品牌與供應鏈提前因應國際規範:
1️⃣ 合規回收 → 來源可追溯,符合環境部體系
2️⃣ 高品質再生材料 → HDPE、LDPE、PP,完整數據與客製化配方
3️⃣ 循環產品設計 → 升級應用於建材、包裝與工業製品
4️⃣ 碳效益管理 → ISO 14067 報告,支援 ESG 與碳中和
5️⃣ 國際市場連結 → 符合歐美出口規範,建立永續供應鏈
📌 關鍵啟示
全球塑膠公約將使 EPR(延伸生產者責任:企業需承擔產品回收與再利用責任)、回收責任、可追溯性 成為供應鏈的核心要求。
與 TYC 合作,即是將政策框架轉化為可落地的商業模式,提升合規性與競爭力。
TYC 誠摯邀請國際品牌與供應鏈夥伴,共同把《全球塑膠公約》精神化為落地解決方案,從台灣到世界,實現循環經濟的商業價值。
歡迎參考:TYC-TW
Resource:Taiwan Ministry of Environmen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