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球電力世紀轉折:再生能源首度超越燃煤發電
2025年上半年,再生能源發電量達 5,072 TWh,首次超越燃煤的 4,896 TWh,寫下能源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根據全球能源智庫 Ember 的最新數據,這一轉折主要由 中國與印度 的太陽能與風能擴張所推動,兩國的綠能成長足以抵消歐美地區化石燃料的回升。
中國太陽能發電激增 43%、風力成長 16%,化石燃料則下降 2%;印度太陽能與風力分別增加 31% 與 29%。相較之下,美國因政策回調、歐洲因乾旱導致水力下降,均出現燃煤、燃氣使用回升。
太陽能成為全球成長主力,占新增電力需求的 83%,並因成本自1975年以來下降 99.9%,成為新興國家最具經濟效益的能源來源。Ember 分析指出,這是全球能源結構「決定性轉折點」,象徵電力部門正邁向零碳未來。
「太陽與風能的成長速度,已足以滿足全球新增電力需求,這是關鍵轉折的開端。」
—— Ember 高級電力分析師 Małgorzata Wiatros-Motyka
2.🇪🇺 歐盟理事會通過 CBAM 精簡改革:簡化報告義務、維持99%減碳覆蓋率
EU Council Approves Simplified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歐盟理事會正式通過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簡化修正案,為2026年全面實施前的重要準備。新法規透過 50噸免除門檻(de minimis threshold),大幅減輕中小企業(SMEs)及小型進口商的行政負擔,同時仍維持約 99% 的碳排涵蓋率,確保氣候政策完整性不受影響。
改革重點包括簡化註冊流程、明確化排放計算與驗證規則、調整罰則制度,並允許在過渡期內尚未完成註冊的企業繼續進口,以避免2026年初實施時的貿易堵塞。
丹麥歐洲事務部長 Marie Bjerre 表示:「若要同時實現綠色轉型與提升歐洲競爭力,我們必須減少不必要的負擔。CBAM改革正是為企業提供更順暢的執行途徑,同時保持氣候雄心。」
此舉對投資人與跨國企業而言,意味著更清晰的合規途徑與風險可預測性;而中小企業可藉由調整進口量與供應鏈策略,以維持豁免資格。整體而言,改革象徵歐盟在兼顧氣候政策與產業競爭力間的平衡。
重點摘要:
-
⚖️ 99%碳排覆蓋率維持不變,兼顧氣候完整性與商業負擔
-
📦 50噸年進口量以下豁免 CBAM 義務,利於中小企業
-
🧾 簡化申報、驗證與註冊程序,減少法律與行政成本
-
🚛 過渡條款確保2026年初貿易不中斷
-
💼 投資與產業啟示:更穩定的監管框架將影響供應鏈與資金配置
3.🥛 雀巢退出全球乳業甲烷聯盟:企業氣候承諾進入「退潮期」
全球食品巨頭 雀巢(Nestlé) 宣布退出由美國環境保護基金會(EDF)於 2023 年成立的 全球乳業甲烷行動聯盟(Dairy Methane Action Alliance),成為最新一個撤出自願性氣候倡議的跨國企業。該聯盟旨在推動乳品供應鏈減少甲烷排放,是農業減碳的重要組成。
雀巢強調仍維持 2050 年淨零目標,並已自 2018 年起減少約 21% 的甲烷排放。然而,此舉被外界視為企業在 ESG 壓力與政治反彈下的「氣候退潮」現象。近期,美國多家銀行與能源公司亦陸續退出國際氣候聯盟,原因包括治理、法規風險與競爭顧慮。
甲烷的暖化效力是二氧化碳的 28–30 倍,農業約占人為甲烷排放的 40%,其中畜牧業佔多數。EDF 表示,該聯盟的目標是促使乳品企業在採購系統中納入排放追蹤與減量技術,以強化供應鏈透明度。
「當主要企業退出時,會削弱整體減碳動能,也影響投資人對乳業轉型的信心。」
—— 一位熟悉該聯盟的環境倡議者
重點摘要:
-
🧊 雀巢退出 EDF 乳業甲烷聯盟,反映企業對氣候倡議的退縮
-
🌡️ 甲烷暖化效力為 CO₂ 的 30 倍,乳業為主要來源
-
📉 雀巢自 2018 年減少 21% 甲烷排放,仍維持 2050 淨零承諾
-
🇺🇸 ESG 反彈升溫:多家美企退出淨零聯盟
-
🔍 全球觀察焦點:食品企業如何平衡透明度與氣候責任
4.🧱 LEGO邁向零碳製造:全面淘汰天然氣、打造在地化再生熱能系統
全球玩具巨頭 LEGO 樂高集團 正加速落實「零影響營運(Zero Impact in Operations)」策略,計畫在全球工廠中 全面淘汰天然氣使用,以再生熱能系統取而代之,達成範疇一與範疇二(Scope 1 & 2)零碳目標。
在 2023 年,天然氣仍占 LEGO 直接碳排的約 16,000 噸 CO₂e。為此,公司針對不同地區採取在地化減碳方案:
-
🇭🇺 匈牙利尼賴吉哈佐(Nyíregyháza):開發 地熱系統,兩口深逾 2 公里的井汲取 84°C 熱水,預計 2028 年全廠脫離天然氣。
-
🇩🇰 丹麥比隆(Billund)總部:2024 年全面接入 市政區域供熱系統,每年減少約 1,064 噸 CO₂e。
-
🇨🇳 中國嘉興(Jiaxing):導入 餘熱回收系統,再利用冷卻設備產生的熱能,已削減工廠天然氣使用量一半。
這三項創新示範了 LEGO 的「全球策略、在地實踐」模式,並呼應 SBTi 與歐盟企業永續指令(CSRD)標準。隨著能源價格與碳成本上升,LEGO 的行動為高耗能製造業提供減碳範本。
「我們希望為下一代打造一個可持續的未來,讓每一塊積木的生產不再留下碳足跡。」
—— LEGO 官方聲明
重點摘要:
-
🔥 全面淘汰天然氣,以地熱、區域供熱與餘熱回收取代
-
🌍 三地同步減碳行動:匈牙利、丹麥、中國
-
♻️ 結合能源效率與地方合作,打造工業減碳新模式
-
💡 年減上千噸CO₂e,支持全球「零營運排放」目標
-
🧩 從積木到地熱:樂高以創新落實永續願景
5.🤖 Google.org 2025 影響力報告:動員 60 億美元推動 AI 社會與氣候創新
Google 慈善部門 Google.org 公布《2025 影響力報告》,揭示自 2004 年以來累計投入 近 60 億美元、超過 440 萬小時志工服務,支持 3,600 多個組織、遍及 160 多國,推動教育、科學研究與社會韌性專案。報告顯示,AI 受助專案平均可 縮短三分之二時間、降低一半成本,成為科技公益的核心驅動力。
Google.org 聚焦三大領域:「知識與學習」、「科學進展」與「強韌社群」:
-
🎓 教育面:協助 2,800 萬名學生、訓練 410 萬人 取得高成長職能,創造 45.6 萬個中小企業就業機會。
-
🔬 科學面:發放 16,000 筆研究獎助,遍布 99 國 1,700 家機構,以 AI 提升效率。
-
🌍 社群面:為 1.4 億人 提供危機援助、推動媒體素養教育 1,500 萬人、強化數位安全 150 萬人。
此外,Google 提供超過 180 億美元產品捐贈 與廣告資源,協助非營利平台累積 140 億次訪問。
報告中特別提到印度 Wadhwani AI 開發的 CottonAce 應用程式,結合 Google.org 支援,幫助農民提升 20% 收益、減少 25% 農藥使用。
然而,ESG 專家指出,該報告亦引發對 AI 偏見、資料治理與影響驗證 的疑慮,呼籲提高透明度與第三方審查機制。
「AI 讓公益加速,但也放大責任。真正的影響力取決於透明、公平與在地治理。」
—— ESG 分析師評論
重點摘要:
-
💰 投入近 60 億美元,支援 3,600+ 組織、160 國
-
⏱️ AI 專案效率提升:平均減時 2/3、降本 1/2
-
📚 教育與技能培訓:觸及 2,800 萬學生、創造 45 萬就業
-
🧠 AI Opportunity Fund 投資 1.2 億美元 推廣 AI 教育
-
⚖️ 挑戰:影響力驗證、AI 偏差與在地治理透明化